身处异国他乡,留学生与家人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尽管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为远隔重洋的亲人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却也潜藏着一些安全隐患。
近日,一位远在国外的学妈遭遇了一起令人心惊的网络诈骗。骗子利用QQ冒充留学生的身份,声称有一位教授因携带大量现金无法过安检,请求家长帮忙汇款。尽管这位学妈与女儿的日常沟通中,女儿多次提及这位教授,但她仍然未能识破这场骗局,最终上当受骗。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由于时差、信号等原因,双方联系缺乏即时性,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许多留学生家长都受到了类似的骗局困扰。针对这一情况,一些经验丰富的家长分享了他们的防骗建议。
家长应与留学生事先做好约定。如果需要涉及金钱往来,一定要通过电话进行确认,不要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谈论钱款事宜。何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坚持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儿子确认需要支付的学费和生活费,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家长在使用社交平台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如果无法通过QQ联系到孩子,可以尝试使用微信、Skype等其他联系方式进行印证。在聊天过程中,对于涉及身份信息的敏感话题要格外留心,不要轻易泄露。
家长们还需警惕一些常见的骗局关键词和特征。例如,钓鱼网站、冒充华裔教授或同学的行为、利用时差打来的行骗电话以及激将催促的骗子手段。遇到类似情况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仔细核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
留学生家长在异国他乡与孩子的沟通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请求,务必通过多种方式核实情况。家长与孩子之间应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联系到对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网络诈骗带来的损失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