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通常所称的“白燕”和“黄燕”,其实它们都是金丝燕的不同称谓。我们所熟知的燕窝,在初始筑造时,往往呈现较为洁白的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燕窝的颜色会因为金丝燕的饮食习惯以及筑巢的环境因素而发生变化。
即便是在同一环境中筑巢的金丝燕,由于筑巢时间的不同,其燕窝的颜色也会有所差异。长时间存在的燕窝,其颜色会逐渐由珍珠白转变为灰白或珍珠黄,这是由于氧化作用所致,是自然现象。类似于新鲜削皮的水梨放置过久,接触空气中的氧气而发生的氧化变色。
大部分金丝燕从筑巢、生蛋、孵化、成长到小金丝燕离巢,大约需要80天到111天的时间。燕窝的采摘,通常在小金丝燕离巢后进行。为了确保金丝燕有足够的时间繁衍下一代,屋主们通常会等待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再进行采收。我们见到的燕窝,其颜色往往是自然的灰白或珍珠黄,绝不可能像白纸一样洁白无瑕。
如果燕窝被漂白,其颜色会显得过于洁白和不自然。关于血燕,《营养百科》等早期辞书记载,第二次窝被采摘后,在燕接近产卵时期所做的第三次窝,因胶质中带有血丝而被称为血燕窝。这一说法受到了环保和信仰人士的批评。实际上,血燕并非因为金丝燕吐血而形成,红色的血红蛋白也不会因为氧化变成血色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燕的形成与金丝燕食用的海边藻类、昆虫等食物有关。虽然血燕的涨发性和香气可能略逊于白燕,但其矿物质含量较高,因其稀有而更显珍贵。
在燕窝的奥秘时,我们不仅为这一自然奇观所惊叹,更为那些默默为我们传递着自然营养的燕子所折服。无论是白燕、黄燕还是血燕,它们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时间与环境的见证,更是金丝燕辛勤努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