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伍子胥是一位刚烈无比的大丈夫。楚平王欲斩其父伍奢及其兄弟,然而这并未摧毁伍子胥的刚骨铁心。在家族遭遇灭顶之灾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逃亡,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决心。民间对他充满同情,流传着他在逃亡过程中一夜白头的传说。当他逃到吴国,他的命运迎来了转折,为吴国历史揭开了最辉煌的一页。
吴王阖庐慧眼识珠,重用伍子胥。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国力大增,威震四方。他们打破了强大的楚国,几乎灭其国都,这一战成为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吴国向南制服了越国,向北伐齐也大获全胜。伍子胥最大的恨意仍是对楚国。他掘开楚平王的墓,鞭其尸三百下,以报家仇。这种行为虽悖逆,却凸显了他作为大丈夫的刚烈性情。
吴国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夫差继位后,重用奸臣伯否,疏远伍子胥。越王句践卧薪尝胆,一心灭吴。伍子胥预见到即将到来的亡国之祸,多次进谏夫差。但夫差不听忠告,偏信奸言,竟然令伍子胥自刭。
伍子胥临死前的举动更是令人震撼。他要求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悬于吴东门上,亲眼见证越寇是如何灭吴的。夫差大怒,将他的尸体用马革裹住,浮于江上。句践最终灭了吴国,夫差临死时愧疚地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吴国人民对伍子胥的刚烈深感敬佩,为他立祠于太湖边的一座山上,并命名此山为胥山。一个人的到来可以兴国,一个人的死可以亡国,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他的事迹永载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