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缔结婚姻的过程被称之为“六礼”,这包括了纳采(送礼求婚)、问名(探询女方姓名与生辰)、纳吉(送礼订婚)、纳证(男方送聘礼至女方家)、请期(商定婚期),以及最后的亲迎(成婚)。这一传统礼仪过程自唐宋以后简化为三礼:纳采、纳币和亲迎。
尽管礼仪形式有所简化,古代的婚姻嫁娶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规定的严格约束。在那个时候,婚前男女双方是不得见面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的婚恋观念开始受到挑战。
“非诚勿扰”的抛绣球选婿,以及万人相亲会等现代相亲节日的出现,反映出传统的婚恋风俗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记载了一种相亲场景:男方在选好日子后,带着酒礼前往女方家中,或是在园圃、湖上等地,双方亲自见面。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男女双方的一生幸福就这样被决定。这种传统的相亲方式,尽管在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婚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