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尘埃中,伍子胥的名字如同一个沉重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名因仇恨而闻名的盗墓者。
公元前522年的那个动荡年代,伍子胥因被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失去了父兄,流离失所,被迫逃离楚国。他的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誓要推翻楚国,为父兄报仇。据说,他首先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楚平王的陵墓。
楚平王为了防止陵址被人知晓,残忍地杀害了所有参与修陵的工匠。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却指引伍子胥找到了陵墓的所在。伍子胥成功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了三百下,以此发泄他的仇恨。这就是“鞭尸三百”的典故。
第二章:项羽——乱世霸业的陪葬者
项羽,与伍子胥同为现在的宿迁人,人称西楚霸王。他的战争对手是邻边的刘邦。项羽进入关中后,实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他的行为如同秦始皇一样野蛮,使他失去了人心。
关于项羽是否掘开了秦陵,历史记载存在争议。现古探测则发现秦陵“完好无损”。在秦陵被允许考古发掘之前,项羽是否掘开秦陵仍是历史之谜。
这两名人物,一个是最毒的盗墓者,一个是最牛的盗墓者,他们的历史事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的行为,无论是复仇还是争夺天下,都成为了历史的注脚,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