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见的认知中,一字王通常被视为亲王(如秦王、晋王等),而两字王则被认为是次一级的郡王(如汾阳王、临淮王等)。某些评书演义中还存在一种被称为“一字并肩王”的特殊王号,被视为最高级别的王。在隋唐系列的评书演义中,一些角色如被赋予了这一称号。
实际上,“一字并肩王”意味着拥有与皇帝相当的地位。历史上真正能够被称为“一字并肩王”的极为罕见,仅在某个特定时期有过的东王清。
与皇帝有同等亲缘关系的宗室成员会被封为同样级别的王。以明朝为例,朱元璋的皇子中,除了太子和夭折的两位皇子,其余的被册封为亲王,且王号都是一字。他的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这是一个特殊的旁系藩王职位,待遇略低于亲王但高于郡王。
在皇子的级别上,并无明显的差异。以明朝的福王为例,尽管他受到皇帝的宠爱,但其级别并不高于其他皇子。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太子刘盈外,其余的都是庶出。这些皇子中,有的是一字王,有的却是两字王。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级别有所差异。
实际上,在秦汉时期,并无亲王、郡王之分。王国的级别是根据其拥有的疆域大小、人口多少以及富庶程度来划分的。刘邦的儿子的王子封号——无论是一字王还是两字王——都是平等的。汉初的分封不同于后世的分封,汉初的诸侯王国实际上是独立的王国。王子们的优劣并不在于他们是一字王还是两字王,而在于他们所获得的封地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