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短信,心不安;断网时,如隔世”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研究人员发现,现代人对这些媒介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许多人对其表现出的痴迷症状就如同对毒品和酒精的依赖。马里兰大学的一项研究更是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惊人事实。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2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尝试一天内不使用任何媒介。结果令人震惊,许多学生在无法借助媒介与外界联系的一天后变得焦躁不安,甚至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扰。这种表现与毒瘾和酒瘾发作时极为相似。这种感觉对于一些人来说就如同离开了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他们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苏珊·默勒教授对此现象进行了阐述:“许多学生反映,失去联系媒介的沮丧感等同于没有朋友和家人陪伴的感觉。”一些学生更是坦言:“我已经对这种联系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如同瘾君子。”这种对于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与他人保持联系的渴求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甚至无法忍受一天没有短信、即时消息、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站的生活。一位学生在博客中写道:“如果不能发送短信或即时消息,我就感觉相当孤单,仿佛与世界脱轨。”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渴望通过手机和其他媒介与外界保持联系,这种渴求已经超越了他们对其他事物的关注。他们不再热衷于观看电视新闻或阅读报纸,对新闻节目的兴趣也微乎其微。他们对任何新闻节目、新闻人物或新闻平台都没有所谓的“忠诚度”。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他们渴望通过媒介与世界保持联系,但他们并不“忠于”某个特定的媒介平台。他们的兴趣点在于如何更好地与世界连接,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是现代人对手机和网络等媒介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尽管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并未将所谓的网络成瘾列入身心机能失调的范畴,但这种依赖现象确实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挑战。极端情况下,有些人因为沉迷于互联网游戏或其他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责任。甚至曾有报道提到一对夫妇因为过于沉迷于在线虚拟世界而忽视了对现实生活的照顾,导致他们仅三个月大的女儿被饿死。在这种背景下,“重启中心”这样的机构应运而生,致力于帮助那些沉迷于上网、玩电子游戏、发短信的人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这些实例让我们深感震撼,但同时也警示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一现象的负面影响并寻找解决之道。我们需要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同时也应当适度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快乐。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并保持我们的身心健康与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