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与变化——韩国语的被动与主动表达
在韩国语的时,我们遇到了一系列动词的形态变化,如“相信(믿다)”变为被动形态“믿어지다”,“感觉(느끼다)”变为“느껴지다”,以及“传(전하다)”变为“전해지다”。这些变化反映了韩国语中被动句和主动句的转换。今天,我们就来一下被动句的意义和用法。
当我们说一个事物处于被动状态,其实是在描述一个动作或状态在承受者的身上发生或已经完成。这种被动状态常常出现在自然现象、无需指出动作执行者的人为现象以及动作完成后留下的结果状态或可能性。例如,“葡萄藤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这就是一个自然现象,无需知道是谁种植的葡萄。再比如,“新学期开始了”,这是一个无法或无需知道动作执行者的人为现象。在被动句中,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而谓语的被动形态动词则表示动作或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当说话者对动作的承受者比对动作的执行者更感兴趣时,动作的执行者可以作为间接宾语出现在句子中。例如,“这种解释更易为学生所理解”,重点是在于“这种解释”被学生理解,而非解释的执行者是谁。“我想他是一定会成功的”,这是根据客观情况自然得出的结论,而非主观判断。被动句常用于表达说话者对动作承受者的关注或兴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被动句的句子结构。最基本的结构是主语(动作的承受者)+谓语(被动形动词)。例如,“问题解决了”,“我们家乡也变了样”。当动作的执行者需要出现在句子中时,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上间接宾语来表达。例如,“这个工厂是由工人亲手建设起来的”。这时,间接宾语常用“-에”、“-에게”、“-한테”、“-에 의하여”来表示。还有一种情况是主语(动作的承受者)+间接宾语(动作的执行者)+直接宾语(直接受行动支配的客体)+谓语(被动形动词)。例如,“那个孩子被狗咬了腿”,“他的钱被强盗抢走了”。“-아 보이다/-어 보�다/-여 보�다”是一个惯用型,主要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显示出的样子,类似于汉语的“看上去……”。例如,“你穿上粉红色衣服看上去很阳光”。被动句和主动句是韩国语中表达动作和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掌握被动句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韩国语的被动与主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