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申请的所有顶尖学府中,(他心仪已久的MIT)是他认为最有可能获得录取的。当收到MIT的拒绝通知时,他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我深知被拒绝的缘由并非源于申请过程中的疏忽,而是源于高中四年课程的安排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希望能为其他家长提供一些启示。
儿子申请MIT的最大亮点,是在他仅九年级的时候就取得了参加USAMO奥数比赛的资格。当时,能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USAMO的九年级学生每州不过一两人。从十年级开始,他对数学竞赛的热情似乎有所减退,再也没有进入USAMO。在申请MIT时,这一曾经的亮点作用有限。
在儿子所就读的私立高中,每学期只允许选修五门课程。除了数学、英语、外语和历史四门课外,他只能选择一门理科课程。他在理科方面的AP课程修得太少,生物、化学并非AP课程,物理虽是AP但只考了4分。数学从十年级的AP Calculus BC到十一年级的Multi-variable Calculus,再到十二年级的Linear Algebra,是唯一比较突出的课程。
从公立初中到私立高中的过渡,存在一个适应过程,成绩可能会有所下滑。儿子的GPA成绩,九年级时3.6,十年级3.7,到了十一年级升至3.8,平均GPA(uneighted)为3.7,这个成绩相对较低。十二年级时,秋季GPA上升至3.9,冬季更是提升至4.0。这样的提升来得太迟,并且他在十二年级的课程中缺乏理工类课程,给人一种他对理工科缺乏热情的感觉。
以上是儿子申请失败的内部原因,包括数学竞赛参与不足、理科AP课程修习不足以及较低的GPA。接下来,我们谈谈外部原因。
这所私立高中文科表现极佳,每年约有30名学生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斯坦福(HYPS)。理科表现较差,每年仅有一名学生被MIT录取。今年毕业生表现更出色,有大约40名学生进入HYPS。其中四名被MIT录取的学生各自有其独特优势。尽管我儿子有USAMO的亮点,但在竞争激烈的录取过程中仍感压力。据他所述,其中一名香港男生的父亲毕业于MIT,拥有Legacy的优势。至于那名白人女生,可能因种族优势而获得优先录取。面对五个名额的竞争,我儿子自认排在第三位,仍未能如愿。有趣的是,最终被MIT录取的仅有那位有Legacy的香港男生。另外两个名额则被两名白人学生占据。最终他们去的是普林斯顿学院等学校。对此我深感触动的是:提醒前往私立高中的学生应重视学业成绩的提升不应因为学校藤校录取率高而掉以轻心认为可以轻松进入藤校在私立高中中有Legacy和体育特长生的比例较高即使学校每年有数十人进入藤校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轻松获得录取资格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Legacy等特定途径被录取的建议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术成绩还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与资源而互应留学提供的留学资讯以及各大留学网站提供的大学资讯都可以成为你们规划未来的良好参考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和使命私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短期目标攀藤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