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幼儿教育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活力与精神。这里的幼儿园倡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重视孩子的自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新西兰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精神和表达能力培养。
一、音乐中的精神
在新西兰的幼儿园里,音乐活动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唱歌跳舞那么简单。老师和家长们鼓励孩子们各种声音,发现身边物品发出的美妙声音。任何物品都能成为孩子们的乐器,从桌椅到玻璃,从铁器到各种自然之声,孩子们通过亲手敲打、摆弄,亲身体验不同音质的强弱、高低和长短。这个过程正是孩子们对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更多奇妙的音乐现象。不仅如此,家长还会鼓励孩子们亲手制作“乐器”,例如将橡皮筋套在小碗或杯子上,轻轻拨弄便能发出动听的声音。这样的自制乐器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走进音乐世界,音乐的无穷奥秘。家长还会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从树林中的鸟鸣到小溪的流水声,这些声音都是极好的音乐教育素材。孩子们在自然之声的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中的表达能力
在新西兰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同样重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在各种声音的过程中,被鼓励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当孩子们在玻璃杯上敲出悦耳的音乐时,家长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用语言表达内心体验的习惯。家长还会通过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孩子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孩子儿歌时,家长不仅要求孩子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等,让孩子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这样,孩子们不仅愿意学唱歌,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体验,与家长进行非语言的交流。这种教育方式无疑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新西兰的幼儿教育中,适当的惩罚也被视为爱的表现和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然而这里的惩罚并非简单地打几下孩子的屁股,而是一种艺术。家长需要明确的是,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为其寻找借口并非真正的关爱。相反,应该让孩子体验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比如在一个实际的例子中,当孩子们在公共场所闹腾时,只要不影响他人,家长可能会选择随他们闹腾。但如果影响到他人,家长会采取冷静的方式处理并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继续闹腾直到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受欢迎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会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并学会约束自己承担责任。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幼儿园这片乐土上,教师们运用活动教学法,为孩子们精心策划每一天的学习旅程。这里,每一个活动都充满趣味和意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室内活动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学习中玩耍。
1. 捏造面粉团:教师用水和颜料调和的面粉团,吸引孩子们动手印制或捏造出各种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小肌肉群,还学会了数学中的重量、形状等概念。孩子们在创作中的成就感也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快乐。
2. 美劳创作: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如纸盒、罐头盒等,进行自由创作。这种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废物利用的美德。
3. 积木与拼图:孩子们通过堆叠积木、拼图等活动,学会了大小、形状、平衡等数学概念。这些活动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利用空间技巧。
4. 绘画:幼儿园提供绘画工具和纸张,让孩子们自由绘画。孩子们的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墙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还有阅读角、科学角、音乐角等活动区域,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阅读角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聆听能力;科学角让孩子们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加对科学的认识;音乐角则让孩子们在乐器的伴奏下跳舞、唱歌,培养节奏感。
室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木工台让孩子们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教师会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工具;玩水、玩沙等活动则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到干、湿、满、空等数学概念;游乐场则让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锻炼体能。
在新西兰的幼儿园里,大组活动时间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孩子们会集中在一起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唱歌。孩子们还会分享自己的有趣经历或展示新养的小动物和玩具。这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技能。
对于亚洲国家的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能早点接受读写算的训练。西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快乐的玩耍对培养孩子的情商、智商、体魄和社会技能至关重要。孩子们在玩耍中、发现、思考和实践,感知事物的运作方式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他们不仅学会判断和选择,还能将在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生活中。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旨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同时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在新西兰,有一群教育者和法律制定者深深地相信:“人的内心并非被动接纳的容器,而是一盏等待被点燃的火焰。”他们深知,对待青少年犯罪,需要更富有人情味和智慧的方式,而非简单的惩罚。
对于那些犯了轻微罪行的青涩少年,新西兰的少年法庭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们不再简单地将这些孩子投进冰冷的监狱,因为他们深知那样可能会让少年们与那些已经固化的罪犯思维产生接触,从而可能使他们走向更深的歧途。
于是,新西兰的少年法庭开始实施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法律。按照这个新的法律,年龄在17岁以下、没有犯下、过失或其他严重罪行的少年,可以免于法庭的审判。但他们必须参加一次或多次特殊的“家庭会议”,与受害者面对面沟通。
这些“家庭会议”绝非寻常的家庭聚会。它们集结了多方力量——除了犯法的少年和受害者,还包括少年的父母、受害者的家人、警方代表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代表。在这场会议中,焦点集中在如何帮助少年回归正途上,并敦促他们的父母深刻反思教养方式,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新法的实施,效果立竿见影。少年法庭审判的案件数量大大减少,进入少年教养院的人数也大幅下降,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新西兰的社会官员认为,这个新法律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让父母承担起子女行为的后果,促使他们正视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家庭教育问题。
这种以家庭为核心、注重人性引导的处理方式,不仅为新西兰的少年司法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毕竟,每一个心灵都值得被点燃,而不是简单地被标签化。新西兰的这场尝试,正是在用心点燃那些年轻的心灵,给予他们重新走向光明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