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一群独特的原住民——毛利人。他们混合了蒙古人种和其他人种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族群。使用着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的毛利语,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拉丁字母文字。他们信仰多神,崇尚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的引导,同时充满了丰富的禁忌。据传,他们的祖先在10世纪后从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徙而来,与当地的土著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形成了独特的体质特征。
新西兰的官方记录显示,毛利人是这里四千多年前的原住民。他们与台湾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的交往,揭示了他们在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共同之处。尽管新西兰的毛利人曾经以吃人而闻名,但现在已经摒弃了这一习俗,但他们仍然为祖先的英勇感到骄傲。
毛利人的传统舞蹈形式——哈卡舞,是新西兰的一种标志性表演。在太平洋地区,如东加、大溪地岛、萨摩亚等国也有类似的哈卡舞。这种舞蹈是动作、拍打和叫嚷的完美结合,用于欢迎来宾、庆祝特殊成就或场合,也是部落之间相聚的仪式。
刺青是毛利族传统的文身艺术,通常刻在面部,具有神圣的目的。另一术语“文身”则泛指皮肤上的艺术装饰,并无神圣含义。刺青图案和雕刻式样富含象征意义,现在由刺青艺术家执行。对毛利人来说,刺青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历史记录,蕴含着祖先、部族的信息,关联着家庭与部族的地位。
毛利人的木雕工艺令人赞叹,石雕手艺也备受赞誉。他们最擅长的是在珍贵的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这种绿石在毛利文化中被视为护身符。据传说,毛利人的祖先鲁阿曾从恶魔手中救回被绑架的爱子,同时带回了一些木雕人像,这些木雕成为了毛利人木雕艺术的起源。从此,毛利人保持着本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统一性,流传着那句佳话:木雕艺术即鲁阿艺术。
几个世纪以来,毛利人不断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文化,使他们的传统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他们的刺青、舞蹈、木雕等艺术形式,不仅是娱乐和审美的表达,更是他们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