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后期,随着势力的逐渐壮大,日本频繁侵犯明朝疆土。而在明朝初期,尽管军事力量强大,但面对日本的侵犯,却未能采取行动。这是因为明朝初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使得开国皇帝朱元璋无法出兵征伐日本。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分别是明朝初期的内外形势和财政状况。
明朝建国初期,江山未定,各地仍有残余势力存在。朱元璋虽然成功夺取天下,但民间仍有反对声音,后世子孙也对皇位虎视眈眈。国内形势十分严峻,朱元璋必须优先稳定国内局势。明朝军队缺乏海上作战经验,远征日本需要远渡重洋,途中不确定性极大。在征战日本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失败的风险。基于内必先安外的原则,刘伯温强烈建议朱元璋放弃征讨日本的计划。
明朝初期财政空虚,缺乏战争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场大战前必须准备好充足的战略物资。刚刚建立的明朝国库空虚,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远征日本的消耗。重建海军需要巨额军费和船只,这对于刚刚建立的明朝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从经济角度出发,出征日本并不现实。
从明初的综合形势来看,并非朱元璋不想讨伐日本,而是当时明朝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存在诸多缺陷。刘伯温权衡利弊后,劝告朱元璋放弃征讨日本的计划。这样的决策是明智的,因为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经济才是明朝初期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