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言之“十恶不赦”,究竟何意?让我们一同揭晓!
究竟什么是十恶不赦?很多人对于其中的“十恶”感到困惑,究竟这十恶指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所谓“十恶不赦”,从字面上解释,指的是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这十恶包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以及大不敬。你是否好奇这“十恶”的说法从何而来?它的起源又是哪里?
经过深入研究典籍资料,我们发现,“十恶不赦”这一说法确实有据可查。在时期,河清三年时,尚书令、赵郡王等制定了一份律法,称为《齐律》。其中列出了重罪十条,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和内乱。并且明确规定,犯此十种罪行的人,不允许赎罪,这就是“十恶不赦”的由来。
后面的朝代在借鉴《齐律》时,保留了“十恶”的说法,于是“十恶不赦”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这是古人用来形容某个人罪恶极大,不可饶恕的说法。如果你仔细品味这“十恶”,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
以“不义”为例,它在十恶不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古代,“不义”确实是大事,但在现代,它的意义已经大大减弱。这说明不同时代,不同对象,“十恶不赦”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其实,“十恶不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只是由于时间长,在语言上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以上是我们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历史思考,欢迎关注历史观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