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永宣盛世堪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西南区域,四川西南部、贵州全境、广西北部及云南东部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流并治与改革,显著地拓宽了国土的农耕面积。据《明史》七十七卷记载,永乐年间,对于屯田制度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和优化。在边境险要、地僻输粮艰难的地区,根据屯兵的数量设立了百户、千户及指挥提督等职位,负责屯田的管理。为了鼓励军民参与屯田垦荒,提供了垦荒优惠政策,如永久豁免赋税,这为西南地区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的西南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在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共33年的繁盛局面被誉为“永宣盛世”。永乐皇帝在位期间,不仅下西洋远播中华文明,还主持编纂了大型丛书《永乐大典》,空前系统地梳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洪熙、宣德两朝采取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吏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和谐。这一时期,明王朝的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复兴,通过遗存的文物可以窥见当时辉煌的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创作取得了非凡成就,瓷器、漆器、金属器等各门类作品都展现了明代工商业的巨大作用。封建史家对这一时期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比作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永宣盛世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国力强盛,堪与前代的贞观之治相媲美。在永乐时期,明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威德远播,四方宾服,许多国家都受朝命而入贡。明朝的幅员之广,远迈汉唐,取得了空前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