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皇帝离世后的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面临闯王的起义军和清兵的双重压力,内心早已倾向于投降。他在李自成和清朝之间犹豫不决。
吴三桂是一个以自身利益为重的策略家,他在两者之间都留有余地。李自成曾向吴三桂伸出橄榄枝,承诺丰厚的待遇,然而后来的行为却让吴三桂感到失望。特别是李自成关押了吴三桂的家人并施以刑罚,这让吴三桂的孝心成为了反李的重要因素之一。
吴三桂的孝顺广为人知,他曾以二十名奴仆将父亲从四万大军中救出。他的家人的安危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吴三桂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存在本质差异。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其部下的劫掠行为使许多地主士绅受到迫害。作为地主阶级的吴三桂,自然会担忧自己的命运。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虽然集结了众多百姓的力量,但战斗力在面对征战多年的满清八旗时,恐怕难以匹敌。李自成所领导的政权开始显露衰败迹象,他在四方割据之时开始享受,似乎已无心经营政权。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吴三桂认为清朝更能保障他的利益。他最终选择献关降清。吴三桂的抉择展现了他以自身利益为重的决断,同时也揭示了历史背景下个人选择的复杂性和艰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