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因军功显赫,历任长沙太守。其子继承他的志向,向江东发展基业。公元196年,孙策因其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被东廷封为“吴侯”。在孙策英年早逝后,其弟接掌了兵权。到了公元220年,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孙权被封为“吴王”。最终在公元229年5月23日,他称帝,以“吴”为国号。为了与历史上的其他吴国相区别,史学界习惯在国号前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
孙权是个极具领导才能的人,他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扩张的野心。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是相对最稳定繁荣的。他的总体战略思想是不主动出击,以守备为主。在有利时机出现时,他也会果断出击。与曹操和刘备相比,他的做法显得更为稳健和保守。但形势逼迫曹操和刘备进行殊死的争斗,刘备作为汉室的代表,自感使命重大,一生致力于对抗曹操。匡扶汉室的口号如此响亮,使得刘备和他的追随者为之奋斗一生。
孙权背弃盟约、坑杀关羽的行为为人所非议。关羽忠义双全、威震天下,连曹操都舍不得杀他。然而孙权却违背承诺,夺取了关羽的生命,这种行为无疑给孙权的名声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有人认为孙权没有显著的作为,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善于用人。他凭借周瑜的火攻策略在赤壁大破曹操,利用吕蒙的智谋成功夺取荆州,对刘备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正是因为孙权善于用人,并且他的部下都极为出色,能够为他带来胜利,才使得他能够守住父兄留下的江山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