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曾涌现出一种独特的、甚至有些畸形的审美情趣:男女在着装和佩饰上,颠覆了传统的“阴阳之分”,女子喜欢穿着男性装束,男子则偏爱女性装饰。尤其在上层社会,这种审美趋势更为显著。那些社会名流,过分注重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女性的化妆品粉头饰面,成为一种流行风尚。身为男儿身却喜好女性妆扮与饰品,跨越了性别的界限。
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现今的“伪娘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表现尤为突出。从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历史阶段的男子中,出现了许多被称为“小白脸”的人物。像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是典型的例子。他们被描述为“傅粉施朱,衣锦绣服”,张昌宗更被赞美为“面似桃花”,其美貌超越了性别的界限。
这种审美趋势的形成,与上层社会的权贵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武则天在挑选陪侍美少年时,就以“洁白美须眉”为标准。在她的影响下,朝野上下纷纷仿效,男子们开始做美容、化女妆,装饰打扮新颖独特,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新唐书》中记载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不仅相貌雄奇、性情严谨,还十分注重外表的修饰。他每次梳洗时,都会命令侍者前后置放两面大镜子自照。而唐懿宗时代的诗人李山甫,姿容秀美,长发及肩,每次沐浴后都会让婢女为其梳理长发,以至于常有客人误将其当作女子。这种跨越性别的审美趋势,在当时的社会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