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知识 >

卫国作为一个战国小国,为何能支撑那么久

编辑:历史故事 2025-07-09 07:52 浏览: 来源:www.liuxuekuai.com

标题:战国纷争之下,卫国的生存之道

随着战国的硝烟弥漫,中原大地上的诸侯国纷纷崭露头角。跻身强国之列的秦国、齐国、楚国等,形成了新的战国七雄格局。在历史的角落里,有一个国家,虽势力微弱,却能在强敌环伺中独善其身,它就是卫国。

在《史记》等史料的记载中,战国时期的舞台并非只有七个强国。蜀国、巴国、中山国等大国,以及宋国、鲁国、滕国等小国,都在这一时期存在过。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能抵挡得住战国七雄的强势崛起,纷纷被吞并。唯独卫国,在众多诸侯国的消亡中,苦苦支撑到了最后。这是为何呢?

卫国之所以能在战国时代立足,得益于其弱小的身份。在宋国、鲁国等诸侯国相继被战国七雄消灭的背景下,卫国的弱小反而成了其生存的优势。正如《道德经》所言:“刚极易折,强极则辱。”强大的国家容易招惹是非,而弱小的卫国却得以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独善其身。

卫国的明智选择也是其生存的关键。在战国前期和中期,卫国选择成为魏国的附庸,成功得到了大国的庇护。在那个时候,《礼记·王制》中提到:“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可见附庸的地位虽然较低,但却是卫国在战国时代的生存策略之一。随着魏国通过李悝变法而崛起,成为中原霸主,卫国在魏国的庇护下得以暂时远离战火。

为了表示对魏国的臣服,卫国君主在卫成侯十六年(前356年)自行贬号为侯。到了战国后期,卫国只剩下濮阳等城池,卫侯更是贬号为君。尽管如此,卫国依然选择依附于强大的秦国。这种审时度势的智慧,使得卫国在强敌环伺中得以生存。

秦国之所以没有消灭卫国,除了卫国主动臣服的态度外,还可能与其拥有的人才有关。卫国的商鞅和吕不韦等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商鞅入秦后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渐走向强大;吕不韦则以其智慧和谋略辅佐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秦国可能也对卫国的人才给予了重视。

卫国在战国时期的存在是一个奇迹。其能在众多强大的诸侯国中独善其身并苦苦支撑到最后一刻的原因在于其弱小的身份、明智的选择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种坚韧不拔的生存之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历史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