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这个美丽的国度,定居是一件让人倍感幸福的事情。这里的环境优美,社会福利也十分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最终获得了新西兰的绿卡,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迎来了宝宝的诞生。
随着孩子的降临,我开始了对新西兰早期幼儿教育制度的深入了解。在新西兰,早期幼儿教育并非强制性的,但高度重视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机会。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欢迎所有孩子加入,无论其国籍、能力、文化和宗教背景如何。为了确保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长需要与幼儿园签订协议,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在新西兰,公立幼儿园通常只提供半天课程,承担3至5岁孩子的每周不超过20小时的看护时间,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如果需要更长时间的看护,可以选择私立幼儿园。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孩子已经两岁了。听许多有经验的妈妈们都说好的幼儿园名额紧张,需要早早申请。于是,我们在家附近寻找了几家合适的私立幼儿园进行参观。最终,我们被一家充满童话色彩的幼儿园深深吸引。
一走进这家幼儿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粉红色的墙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有朝气。这里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确保孩子们学到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区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内活动区虽然空间不大,但各种区域划分清晰,有美工区、家庭区、阅读角、生物角等。室外活动区则是一片宽广的草地,有健身区、沙地区和各种娱乐设施,让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锻炼身体。
课室与活动室的最大区别在于老师的活动频率。在课室里,老师们有时会静静地观察孩子们,有时又会耐心地指导他们。这种轻松自在的教学方式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这家幼儿园还雇佣了一些智力有一定障碍但工作能力没问题的人参与学校的清洁工作。老师们对待他们如同正常人一般,充满关爱。孩子们也完全没有歧视的想法,当他们得到这些员工的帮助时,都会真诚地感谢。即使对于无法自理的孩子,老师们也会投入更多的爱心和时间,给他们定时换脏衣服、换尿片、喂水等。这种人性化的做法感染着园内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学会关爱和照顾他人。
当我们看到老师抱起满身泥沙的孩子并给予她拥抱时,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这家幼儿园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观念吸引了我们。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家幼儿园,并将孩子的名字加入了等待名单。半年后,我们终于得到了通知,孩子开始了她的幼儿园生活。
我们相信,在这个充满关爱和包容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将茁壮成长,并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多样性。从一开始对女儿踏入幼儿园的担忧,到看到她快乐适应的惊喜,我内心的忧虑逐渐转化为深深的欣慰。那个曾经从未离开我这么久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热爱幼儿园生活的小学者。
女儿开始上幼儿园的那个母亲节后的周会,让我有了全新的体验。幼儿园举办的这次家长会,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家长会。原本以为只是关于孩子们学习情况的反馈,没想到竟是一场专为妈妈们准备的温馨聚会。在那里,我看到了幼儿园为妈妈们准备的脚底按摩机、美甲工具、卷发器,还有琳琅满目的美食和各式饮料,甚至还有红酒和白酒。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妈妈能够放松身心,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那次家长会上,我见证了妈妈们的深厚友谊和亲密交流。老师们为我们做美甲、按摩,陪我们聊天,还帮我们卷发。我们在一起分享育儿的经验,讲述孩子的趣事,遇到的难题。如果有任何育儿上的困惑,老师们也会耐心解答。这次特别的家长会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尤其是如何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如何理解他们,如何用另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对此,新西兰教育联盟金牌留学专家李艳玲老师也有同感。她提到在中国,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还比较少见。许多中国式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容易忽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他们认为学习才是正经事,玩耍只会浪费时间。西方的教育专家认为,玩耍对培养孩子的情商、智商、体魄和社会技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玩耍,学会交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的正确道路。通过这次特别的家长会,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女儿的幼儿园生活让我看到了快乐与成长的融合,也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