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智谋非凡,作为刘邦的军师,他的贡献无人能及。刘邦出身平凡,曾是个小混混,但他心中却怀着对荣华富贵的渴望。为何他要造反?无非是为了追求无尽的财富与权力。当刘邦踏入繁华的咸阳城,眼前的金银珠宝、美女佳肴让他心动不已,几乎要迷失自我。
关键时刻,张良及时拉住了刘邦。他讲述了“助纣为虐”的故事,提醒刘邦如果他在咸阳大肆掠夺,将失去民心。刘邦在张良的提醒下,撤军至霸上。项羽也得知了刘邦先攻下咸阳,意图一举消灭刘邦。刘邦在张良的谋划下,亲自赴鸿门宴,成功安抚住了项羽,化解了危机。
刘邦深知张良的智谋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所以在封赏时,他慷慨地让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这样的封赏已至极点,但张良却拒绝了。众多大臣为了赏赐而争斗,但他们忘了古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之君都会夺走重臣的权力。
张良对此看得透彻,为了明哲保身,他选择了一个小小的留县,并尽量避免权力斗争。晚年时,他修道养精,最终得以善终。相比之下,萧何接受了封赏,晚年不得不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自由程度较张良有所不如。
至于汉初三杰中的韩信,他不仅接受了刘邦的封赏,还主动请求更多。他的结局显而易见,最终难以逃脱那一命运。张良的智慧与选择,让他得以在历史的漩涡中保全自身,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