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在准备第二次北伐之际得知赵子龙去世的消息,他的反应平淡而出乎意料,仅仅以惊讶的语气说:“正在休息!”并象征性地流下几滴眼泪。当听闻张苞去世的消息时,诸葛亮的反应截然不同。他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迷不醒,自此卧病在床。
诸葛亮对他们去世的反应迥异,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赵云和张苞都是蜀汉的心腹将领,他们的离世无疑都是重大损失。但赵云去世时,诸葛亮已经年过七十,尽管悲痛,但或许能稍微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张苞的逝世则不同,年仅四十多岁的他正是壮年之际,其突然离世无疑给诸葛亮带来更大的冲击。
相较于“五虎”中的其他将领,赵云是寿命最长的,他的去世本是意料之中。张苞的情况截然不同,他的离世是一场悲剧。张苞武艺高强、勇猛善战,手持家族蛇矛,所向披靡。他在追击敌人时不慎落涧身亡,这样的损失对蜀汉来说是巨大的。
诸葛亮的悲痛不仅仅是因为张苞的离世,更是因为他的死对北伐的影响。在诸葛亮看来,张苞的离世意味着蜀中人才凋零,北伐的希望变得渺茫。这种打击使他无法接受,因此悲痛欲绝,口中吐血。
这种悲痛与无奈,或许正是诸葛亮对张苞去世反应如此强烈的真正原因。